康立本,(1920年5月一1997年),河北省三河市人,原名康自誠,著名相聲表演藝術家,師從相聲大師張壽臣。
康立本從小聰穎好學,1944年經王文川引薦拜師。王文川同張壽臣是盟兄弟,關系甚好,加之康立本聰穎好學,頗得張壽臣喜愛。 張壽臣創作的《大戲魔》,自己還沒有演,即給了康立本。
康立本出師的時候,正趕上張壽臣的舞臺生活發生變化。張壽臣在小梨園后臺遭國民黨傷兵毒打,心情沉重,找不到稱心的伙伴,更添煩惱。 康立本借此時機進言道:“師父,咱爺兒倆一場買賣吧,您給我量活,借機會我再瓷實瓷實活。”張壽臣心想,此事雖不是長久之計,也可權宜一時,便答應了。 康立本乃一將才,加之師父輔佐,合作后一炮打紅。然而好景不長,師徒因藝術觀點不同,不久即產生了分歧。張壽臣對康立本的表演很是生氣,認為凡是都有規矩,康立本卻不以為然,對師父指出的問題有自己的想法,幾次表演下來,張壽臣決定不再和康立本合作。
后排左一為康立本
學徒3年,康立本深知老師對藝術追求之執著及對弟子要求之嚴格,而事態發展到如此地步,卻令他始料不及,康立本趕忙雇車直奔師父家,進門后,咕咚跪倒在地道:“師父,我真沒想到,這么點事兒會惹您生這么大的氣。” 張壽臣余氣未消,對康立本說:“你說什么?這么點兒事?這事兒還小啊!”張壽臣又說:“不是不許你們改我教的東西,都照葫蘆畫瓢,相聲能有今天嗎凡事都有規矩,該說的我都說了,你再找個伙計,自己闖練去吧。” 康立本忙哀求說:“師父,您的話我記住了,我改了,咱爺兒倆還是一場買賣吧。” 張壽臣搖搖頭說:“分開是早晚的事,不是我跟你慪氣,有我在你旁邊,你多個鎮物,施展不開,記住我一句話,要想有大成功,左道旁門不行。”
康立本帶著學會的節目和師父的教誨,南下武漢并扎根。他沒有辜負老師的希望,在武漢一帶獨樹一幟,創作、改編了不少相聲節目,然而,和師父沖突一事,似塊心病,久撥不去。1957年,張壽臣患病住進醫院,康立本專程北上天津看望老師,臨行前,他特意將師父的肖像投影在具有地方工藝特色的武漢燒瓷茶缸上,送給老師。見到老師后,又談到十年來自己行藝的心得和成績,還介紹了建國后新武漢的可喜變化。張壽臣聽后終于欣然而笑,師徒二人前嫌盡釋,和好如初。
康立本于1997年去世,他的徒弟有李錦田(小立本)、董鐵良,他的代表作品有《劇場奇遇》、《新繞口令》、《新對聯》、《驚天動地》、《賣布頭》、《大戲魔》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