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炳昶調到沈陽市曲藝團不長時間,文化大革命開始了,他被下放到沈陽試驗服裝廠,對服裝制作或設計一竅不通的他,如何分配工作崗位,讓工廠領導著實為難。金炳昶說,我在部隊干過工程建筑,工廠領導根據他的要求將他分配到基建科。雖然金炳昶不能再登臺表演他熱愛的相聲藝術,但是,工程建筑對他來說也是行家里手,在沈陽試驗服裝廠工作的九年里,讓金炳昶引以為自豪的是,工廠原址的主要建筑都是由他一手設計完成的。工余時間,金炳昶經常為工友們表演相聲段子,工友們也非常喜歡為人憨厚的金炳昶,在那個天天都搞政治運動的年月,工友們都保護他,這讓金炳昶過得很“瀟灑”。
中間為金炳昶
文革結束后,沈陽市曲藝團將下放到各地的演員全都召回來,領導根據金炳昶的良好的工作表現,讓他擔任曲藝團相聲隊隊長。這時,被下放到蘭州的楊振華也回來了,楊振華首先找到金炳昶說,咱倆搭檔合說相聲吧。當時,相聲演員一般都沒有固定的搭檔,演出前都是由領導臨時指定搭檔。那時,金炳昶非常欣賞楊振華的“說口”,便對楊振華說,只要觀眾喜歡咱倆搭檔,那就永遠搭檔下去。他和楊振華共同創作并合說的第一個作品就是《好夢不長》,在社會上引起強烈反響,接下來的《假大空》、《東京客人》、《下棋》、《春回大地》、《動物世界》等,更是把相聲特有的辛辣諷刺功能推向了巔峰狀態,金炳昶和楊振華也成了中國相聲界的領軍人物
?“捧哏”常青樹金炳昶直到70多歲仍活躍在相聲舞臺上,他生前說,愿意永遠做配角,做襯托紅花的綠葉。晚年的金炳昶還致力為“沈陽相聲”申報非物質文化遺產發揮余熱,期待著擁有百年歷史的沈陽相聲文化早日復蘇。
楊振華、金炳昶
一個捧哏的演員,每一句話,每一個動作,都必須從配合逗哏出發,絕不可為了顯示自己而喧賓奪主。聲音的高低、快慢、長短,以及面部表情、形體動作、站的位置,都必須反復捉摸、精心設計,在演出時嚴格掌握。所以,一個好的捧哏演員,往往給人一種謙虛謹慎,親切的感覺--金炳昶正是按照這個要求去做的。談到自己的藝術道路,金炳昶頗有感觸地說:"作為一個相聲演員,不肯下大功夫練基本功不行,沒有政治頭腦、藝術修養以及廣泛的知識,是難以在舞臺上贏得觀眾的掌聲和笑聲的。
2013年1月5日,金炳昶因心臟衰竭在沈陽軍區總醫院去世,享年82歲,其徒弟有張廣發、張東波、孫國偉、金珠,比較熟知的是金珠鞏漢林的妻子。他的代表作有《營口頌》、《孫子迷》、《十姐妹》、《勤儉持家》、《好夢不長》、《下棋》、《假大空》、《臨死之前》、《洗禮》、《千方百計》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