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寶璋(相聲第六代傳人下)

分類:名家堂    發布時間:2020年11月27日    點擊:1232次

舊社會的相聲有不少“葷口活”(即低俗不健康的段子),楊寶璋說他從學徒時起就不愛演這類相聲,拿自己和別人的家人抓哏逗樂,等同于“罵大會”,但這類相聲的手法很高明,也有可取之處。要借鑒這類相聲的手法,去粗存精,為新相聲的創作而用。馬季的《海燕》就是借鑒了極低俗的傳統相聲《大娶親》而創作出來的。現有的青年相聲演員不學習、不研究傳統相聲,所以他們的相聲就缺乏技巧性,沒有趣味。

楊寶璋(相聲第六代傳人下) 河南相聲先行者之一 楊寶璋 名家堂  第1張

師勝杰、楊寶璋

楊寶璋說,說相聲特別講究“活理”,即相聲段子和“包袱”的合理性,要順理成章,合乎邏輯,既在情理之中,又在意料之外。還要有可信性,不可牽強附會,胡說八道。“包袱”不是目的,而是手段。要給觀眾留有回味和啟迪,既有娛樂性,又有知識性和教育性。

過去有句老話:“說十年相聲也不夠個聽相聲的資格”。只有鑒賞能力提高了,真正理解了相聲藝術的深刻內涵和巧妙的表演技巧,才能把相聲說得合情合理,耐人尋味。把握好相聲表演的度,才能給觀眾帶來高雅、健康的笑,笑不是目的,是手段,要給觀眾留有回味和啟迪,既有娛樂性,又有知識性和教育性,這是楊寶璋一生的追求。

晚年的楊寶璋曾隨淮南文工團赴江蘇、安徽、上海等地演出,還多次與侯寶林大師同臺,受到了觀眾及同行的一致好評。1993年應中央電視臺之邀錄了他的二十集長篇單口相聲《劉羅鍋傳奇》。還與他的弟子余文光在河南電視臺《七彩虹》、《梨園春》欄目頻頻上鏡。1999年被中國曲藝家協會命名為建國50周年有特殊貢獻的曲藝工作者稱號,這也算是為他的藝術人生劃上了一個圓滿的句號。

楊寶璋(相聲第六代傳人下) 河南相聲先行者之一 楊寶璋 名家堂  第2張

楊寶璋一生收徒十幾位,有金文和、余文光、李慧橋等,在河南、安徽及全國都有一定的知名度。

楊寶璋先生一生喜歡“文哏”相聲(指有知識性的段子),如:《解學士》、《蘇東坡三吃魚》、《劉羅鍋傳奇》(原名滿漢斗)、《小神仙》、《五行詩》、《文章會》、《孔夫子吃元宵》等。他一生所會三百多段傳統相聲大多數為“文哏”,他不善唱(柳活),但他匠心獨運,改唱為說,表演風格獨具魅力,堪稱一絕,被業內人士所稱道。


主站蜘蛛池模板: 海安县| 宜昌市| 昆山市| 玉树县| 宁南县| 香河县| 永平县| 饶河县| 临潭县| 博爱县| 康保县| 虎林市| 虹口区| 高要市| 凤庆县| 彩票| 和平区| 汾阳市| 阜城县| 运城市| 长宁区| 高阳县| 泽库县| 疏勒县| 海晏县| 松潘县| 肇庆市| 肇源县| 勐海县| 肥城市| 台南市| 十堰市| 丰城市| 柏乡县| 城口县| 五大连池市| 略阳县| 扬州市| 鄱阳县| 巧家县| 通渭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