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敬伯(相聲第六代傳人上)

分類:名家堂    發布時間:2020年11月14日    點擊:1882次

馬敬伯(相聲第六代傳人上) 侯一塵徒弟 馬敬伯 名家堂  第1張

馬敬伯(1932~2013.02.26),中國天津人,原名馬景伯,1946年正式從藝后改名馬敬伯,著名相聲演員。馬敬伯是著名相聲表演藝術家馬三立之侄,相聲演員馬桂元之子,是馬三立親自教授過的后輩演員。馬敬伯的表演以馬派風格見長,擅長貫口活。

馬敬伯出生于1932年,他的父親正是馬三立的大哥馬桂元。馬家在上世紀三十年代末進入了一段艱難的歲月。馬德祿晚年相聲生涯頗不得志在1935年53歲就撒手人寰。馬三立繼母丁氏又卷走了家中不多的財物,馬桂元染上了吸毒的惡習最終在1940年早逝,馬敬伯的母親也離家出走。后來馬敬伯被馬三立接到家中撫養,雖然馬敬伯從小受家庭熏陶,但馬三立并沒打算讓他從藝,8歲那年,馬三立把馬敬伯送到南市中一小學校念書。馬敬伯每次考試都保持“甲等第二”的名次,上到小學四年級,馬三立為學費發愁,當了家里的被褥。馬敬伯知道后再也無心念書,要跟三叔賣藝養家。

馬敬伯(相聲第六代傳人上) 侯一塵徒弟 馬敬伯 名家堂  第2張

剛開始學相聲,馬三立讓馬敬伯“只出耳朵不動嘴”,每天跟著三叔到處趕場子聽相聲。馬三立告誡他:一個段子不能僅憑演出效果火爆,就可以斷定為成功,段子的合理性、完整性更加重要,如何塑造飽滿的人物形象,如何使節目耐人尋味,才是相聲演員應該追求的。聽了一年相聲之后,馬三立開始教他說繞口令《十八愁》。馬敬伯的聲容相貌很像他父親馬桂元,人也伶俐聰明,善于模仿,馬三立因材施教,按乃父、乃祖的路子給他“開坯”。

1946年14歲的馬敬伯入行,名字也由馬景伯改為馬敬伯。1949 年他正式拜師侯一塵成為寶字輩相聲藝人。有意思的是侯一塵的門下堪稱相聲星二代聚集地:于俊波的兒子于春藻,常連安的兒子常寶霖,趙靄如的兒子趙春田,馬桂元的兒子馬敬伯。

解放后馬敬伯在天津紅橋區曲藝團說相聲,憑借馬氏相聲的基本功他成為攢底演員。1956年吉林要成立曲藝團到北京天津尋求幫助,在天津電臺的推薦下,馬敬伯帶領全家搬到了吉林成為吉林相聲的拓荒者,和他一起到吉林的還有一位侯寶林推薦的師弟王寶童,他們倆在這里成為了搭檔。


主站蜘蛛池模板: 逊克县| 陇南市| 余姚市| 辉南县| 永平县| 东安县| 平凉市| 定日县| 德清县| 定陶县| 建始县| 谢通门县| 长海县| 津市市| 长泰县| 成都市| 吴川市| 淮安市| 怀柔区| 南投县| 西吉县| 长武县| 金昌市| 新密市| 库伦旗| 万山特区| 台山市| 唐山市| 商城县| 古交市| 平和县| 子长县| 青州市| 太白县| 昔阳县| 荣昌县| 札达县| 金塔县| 和静县| 五家渠市| 疏勒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