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志明也是國內少有的既表演相聲,又進行相聲創作的演員之一。他所表演的相聲精品數量甚多,文武兼備,既有文哏的風范,更將武技融入了相聲表演中,以他精湛的舞臺駕馭能力豐富了相聲表演的內涵。提到相聲的家學淵源,當今相聲界誰也無法和馬志明相比,相聲的第二代藝人恩培就是馬家祖輩的親戚,馬志明的曾祖父馬誠方是評書老藝人,祖父馬德祿、伯父馬桂元、父親馬三立這爺仨在相聲史上的地位不需多言。
馬志明家學淵博,且深得乃父神髓,加上他天資聰穎,敏而好學,在繼承傳統相聲的基礎上,又有所發展與創新,形成了自己獨特的藝術風格。他藝術造詣全面,說、學、逗、唱俱佳。尤其是在學唱方面,京劇、京韻大鼓、單弦、快板書等都有很高的造詣,達到以假亂真的地步,聽者無不稱贊。
馬志明和她的夫人
他積極傳藝授徒,對當今相聲藝術傳承貢獻突出。經評審評定,認為馬志明基本符合國家級為物質文化遺產代表傳承人評審標準,同意推薦為第五批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傳承人。
馬志明的徒弟有黃族民、潘貴才、王金東、盧福來、于克志。他的代表作有:傳統相聲《大保鏢》、《報菜名》(改編)、《文章會》、《拴娃娃》、《太平歌詞》、《數來寶》、《對春聯》等,又新排演了《反七口》《賣布頭》等多年未演的傳統活。新作品有《糾紛》、《自食其果》、《學跳舞》(又名《吹牛》)、《論拳》、《聽曲藝》等,相聲小段《核桃酥》、《雇三輪》、《茅房話》,曲藝有白派京韻大鼓《探晴雯》、《黛玉焚稿》,快板《雙瑣山》、《百鳥朝鳳》、《哭祖廟》單弦《戲叔別兄》、《挑簾裁衣》《胭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