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長友(1912—1984),相聲演員,師承相聲名家趙靄如先生,出生于北京,祖籍浙江紹興。
王長友當年居住在珠市口大街柳樹井,距離天橋游藝場很近。天橋游藝場是北京曲藝雜耍表演的寶地,無數紅遍京城的相聲前輩均在此獻藝。王長友少時學的是裱糊手藝,后來結識了相聲界“八德”之一的相聲前輩劉德智先生,開始學習相聲藝術,后拜相聲前輩趙靄如為師。王長友是一名捧逗雙全的相聲演員,無論單口、對口、群口、逗、捧都很精通,還擅唱太平歌詞,兼演雙簧。
1945年末,34歲的王長友來到了濟南晨光茶社,他發現濟南的觀眾對相聲藝術的欣賞水平很高,也很內行,沒有真本事真功夫絕對打不開局面的。本來打算在晨光茶社踢過門檻就回京城的他,決定長期駐扎下來,博采眾名家之長,尤其是要重點培養自己的愛徒趙振鐸,讓他在這座相聲藝術的最高學府里接受高人的指教。
為了使趙振鐸能夠得到孫少林的真傳,王長友與孫少林協商,讓孫少林收趙振鐸為義子。趙振鐸來晨光茶社前在京津兩地就已小有名氣,他是當時出了名的“模仿秀”高手,經常模仿“相聲大王”張壽臣的表演風格,他模仿逼真,獲得了“小壽臣”的雅號。
王長友、羅榮壽
王長友心地善良,為人忠厚老成,和氣謙虛。他的表演風格端莊穩重,看起來不緊不慢,卻惟妙惟肖、恰到好處。他演出的《太平歌詞》、《八扇屏》等段子,有著與眾不同的表演技巧和風格。當年在晨光茶社獻藝的節目中,最受濟南觀眾歡迎喜愛的是他拿手的段子《哭笑論》、《千里走單騎》,連串的“包袱”能讓觀眾在整個段子中捧腹大笑。精彩絕妙的演技,曾讓個別觀眾笑岔了氣,半天才能慢慢緩解過來。
王長友記憶力很強,不論段子的難度有多大,只要他觀摩三遍,基本上就能拿下來。有一次,孫少林到北京休假,趙振鐸的徒弟李金斗,向師爺孫少林匯報相聲段子《八扇屏》中的《個別另樣》時,把孫先生的獨家絕活《扁毛畜生》演練了一遍,讓孫少林指點。當李金斗演練完畢后,孫少林問李金斗是跟誰學的,李金斗回答說是師父王長友傳授的。孫少林發現李金斗在演練時用的是他當年最初版本,當時王長友曾經看過,沒想到就按原句一字不差地記下了,并且又原汁原味地傳給了他的再傳徒弟李金斗。由此可見,王長友先生的記憶力是相當驚人的,以至在他晚年時,在相聲界贏得了“相聲倉庫”的美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