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潤杰(1917年一1990年10月11日),著名快板書表演藝術家、曲藝作家、曲藝改革家,歷任全國人大代表,天津市曲藝團副團長、中國曲協常務理事、天津曲協理事。
李潤杰是天津武清縣大桃園村人,原名李玉魁。幼年家貧,七歲時學過評戲小生及吹打樂器。十四歲到天津當童工,學绱鞋。四年后出師,被日本漢奸騙到東北礦山做華工,后因工傷無法勞動,流落街頭以乞討為生。在花子店學會了數來寶、變戲法,從此開始了半乞半藝的流浪生活。
為了活命,為了回老家與親人團聚,李潤杰聽說奉天(沈陽)小河沿最熱鬧,是個藝人能賺錢的地方,走了一個多月,一路上討著飯來到奉天小河沿。小河沿這塊不大的地方,說書、唱戲、打把式、賣藝,拉洋片、變戲法的,五行八作干什么的都有,李潤杰便在一塊地方開始撂地表演。先唱一段《黑妞妞》,句句不離黑,結果還真有給錢的,接著唱了段劉翠霞的《打狗功夫》,這段大口落子剛唱兩句,觀眾里就有人叫好。又唱了段《雪玉冰霜》,周圍的人越來越多,給錢的人也多了,接下來又唱兩段太平歌詞,直到收場觀眾仍然不少。這一天掙夠了店錢和飯錢,心里說不出的高興。
來到奉天的小河沿,是他人生的一個轉折點。第二天就遇到了也是從天津來的劉金榮。劉金榮是個久跑江湖變戲法的人,見面后便提出要和他“聯學”(是兩人一塊干的意思)。在搭伙結伴的一段時間里,李潤杰向他學了不少東西。相聲《六口人》、《打燈謎》、《羊上樹》、《汾河灣》、《黃鶴樓》、《洪洋洞》、《大上壽》和《繞口令》,都是劉金榮教的。每天撂地演出時,由李潤杰逗哏劉金榮捧哏,演出效果還不錯。可是每天演出除了飯、店錢,剩下的幾個錢都被劉金榮花了。不久,他們又來到撫順,在歡樂園一個小書場后撂地演出,業務也很好。這時朱相臣、趙天壽也來了,于是四個人一起聯學演出,賺錢不少。可是不論掙多少錢也不夠劉金榮花的,后來李潤杰發現劉金榮,原來把錢都送到大煙館去了。在遼陽演出時,因為李潤杰不借錢給他,他翻臉罵潤杰是沒有爹的“私孩子”(即沒師傅),從此,他們便分道揚鑣了。
李潤杰后來拜師評書名家段榮華、張闊峰,1948年又拜師相聲名家焦少海(藝名李寶珊)。曾在沈陽、唐山、天津等地作藝。
李潤杰敢于革新,也善于革新,他在數來寶即“快板”的基礎上,吸收借鑒了山東快書、西河大鼓等曲藝品種的優長,把擊節韻誦的快板加了個“書”字,就是要繼承發揚民族的說唱藝術,創造了“快板書”這一新的藝術形式,而且很快流傳全國,成為一個深受廣大觀眾歡迎的新曲種,是快板書形式的創立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