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立禾,1935年生人,祖籍天津,著名相聲演員,師承相聲宗師張壽臣先生。
在田立禾的印象中自己的童年生活很快樂。父親是知名中醫(yī),十分注重對他的文化培養(yǎng),在這樣的氛圍中,田立禾也很用功,在私塾學習的時候他沒有念《三字經(jīng)》、《百家姓》,而是直接讀《古文觀止》、《針灸大成》。讀歸讀,田立禾的心可并不在這,他最愛的是和外婆去園子里聽戲,幾小時坐下來,幼小的田立禾不哭不鬧不跑動。回到家,他的最愛就變成了收音機,尤其愛聽常寶堃的段子。那個時候,大家吃完晚飯喜歡坐在院里乘涼,街坊鄰里總會讓田立禾演個節(jié)目消磨時間。
能夠順利走上相聲之路,對于田立禾來說,父親是他的貴人。在一般人看來,子承父業(yè)似乎天經(jīng)地義,但田立禾卻不喜歡吃中醫(yī)這碗飯。他說““醫(yī)生每天面對的是一張張愁眉苦臉。說相聲好啊,面對的都是笑臉。””由于當時藝人在社會上的地位極低,對于田立禾棄醫(yī)從藝這樣的選擇,親戚朋友沒有一個支持的,除了他的父親。田立禾的父親輾轉托人找到了相聲名家張壽臣的師弟富壽巖,經(jīng)他介紹,田立禾最終拜在張壽臣門下。
拜師后的幾年時間里,田立禾的主要功課就是去各大園子聽“活”,帶著干糧到天津南市聯(lián)興茶社、燕樂戲院、新中央戲院、大觀園戲院聽京津兩地相聲名家的演出,聽完日場聽晚場。用他的話說,老師傳給他兩大法寶,一是自己的學生自己要面對面教,二是到各處聽“活”學藝,博采眾長,兼收并蓄。
早年與任鳴岐長期搭檔,后期曾與劉學仁、范振鈺、尹笑聲、王文玉搭檔,近年開始與自己的夫人張文霞搭檔,一直致力于相聲教育以及傳統(tǒng)相聲的挖掘整理上演,如今年逾八旬的他依然活躍在舞臺。
除了相聲表演外,田立禾還曾出演電視連續(xù)劇《有困難找民警》、《大樹底下好乘涼》和《笑口常開》。在葉大鷹導演的《天安門》中,他扮演一個“扎燈匠”的老藝人角色,過足了一把戲癮。
田立禾夫人張文霞、田立禾
多年來的藝術實踐,形成了他瀟灑自如、幽默風趣、臺風樸實、包袱響脆的獨特藝術風格。田立禾善于緊跟時代,在傳統(tǒng)相聲的架構下融入了很多新鮮時尚的元素,他敏銳地藝術洞察力,使得他對新元素的融入分寸恰到好處。在與王文玉合作的時期,“《七龍珠》里的龜仙人”的包袱為廣大相聲愛好者津津樂道,常抖久響。
自調入中國北方曲校任教以來,他默默奉獻、辛勤耕耘,為培養(yǎng)新一代的相聲人才做出了很大的貢獻,堪稱優(yōu)秀的相聲教育家。退休后扔保持著旺盛的生命力,一直致力于整理發(fā)掘傳統(tǒng)相聲,每逢重大演出,觀眾經(jīng)常能夠看到田立禾的身影。近年來,他又上演了《報菜名》、《對對子》等最新整理的傳統(tǒng)作品,可謂新作頻出,常演常新。
田立禾的徒弟有伯揚、趙廣山。他的代表作品有《八扇屏》、《哭的藝術》、《托妻獻子》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