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寶瑞生前口述的八十段單口相聲后經殷文碩回憶記錄,整理成文,輯為《劉寶瑞表演單口相聲選》,1983年由中國曲藝出版社出版。劉寶瑞單口相聲的代表作之一《連升三級》曾被編進中學語文課本,同時被譯成英、法、日等國文字,介紹到國外。
1962年春節,為貫徹中宣部“國家暫時困難時期,物質生活貧乏,在宣傳上應著眼豐富人們的精神生活,使人們充滿笑聲”的指示,舉辦以相聲為主的“笑的晚會”,“大軸兒”是劉寶瑞等表演的多人相聲《諸葛亮升帳》,相聲的“底”由王決設計,是諸葛亮的一盤點心被帳下四員大將吃了,滑稽可笑,頗受歡迎。這段相聲到“文革”期間被無限上綱,打成“毒草”,“底”被誣為“惡毒攻擊人民饑餓,搶點心吃,發泄對現實的不滿。”
“文化大革命”期間,劉寶瑞遭受嚴重沖擊和迫害,被下放北京房山農場勞動。1968年10月6日 (農歷八月十五中秋節)下午,劉寶瑞在北京房山路村勞動時受到現場批斗,當晚逝世,年僅53歲。劉寶瑞死后其尸首被草草掩埋,至今遍尋無果, 只留衣冠冢葬于北京朝陽陵園。
劉寶瑞常演單口相聲,既有很高的藝術魅力,又有一定的文學性。經與南方曲藝同行切磋琢磨,使他的單口相聲在繼承傳統的基礎上,汲取了南方獨腳戲及評話的藝術技巧,又借鑒電影、話劇的表演手法,融會貫通,經過長期演出的實踐,逐步形成了“使活”細致、瓷實,“包袱兒”別致、含蓄和聲、容、情、神兼備的、獨特的藝術風格。因此,也就得到了“單口相聲大王”、“冷面滑稽家”等稱譽。劉寶瑞也是把北方相聲藝術介紹給江南及港澳觀眾的先行者。
劉寶瑞于1968年10月6日逝世,享年53歲。其徒弟有殷文碩、唐杰忠、王文林等。他主要的單口作品《珍珠翡翠白玉湯》、《山東斗法》、《豆腐侍郎》、《日遭三險》、《賈行家》、《酒迷》、《傻子學乖》、《贖驢》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