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寶瑞(1915年-1968年10月6日? ),1915年生于北京,本名劉明光,北京人,中國相聲第六代演員,師從張壽臣。
劉寶瑞自幼家境貧寒,九歲開始接觸相聲藝術,常游走于北京天橋和東安市場相聲場子之間,曾隨崇壽峰學藝。十三歲正式拜張壽臣為師,學說相聲,為其取藝名劉立棠。十四歲赴天津,與馬三立、趙佩茹、李潔塵等在南市聯興茶社相聲大會演出,并常到廣播電臺播音,初露頭角。?
1932年,17歲的劉寶瑞與18歲的馬三立搭檔,去營口、煙臺、青島等地“跑碼頭”,演出相聲。在從營口開往煙臺的輪船上,由于身無分文,兩天沒吃東西,劉寶瑞餓昏了,馬三立迫不得已,偷了別人兩個燒餅,才救了劉寶瑞一命。從此,劉寶瑞和馬三立結下了十分深厚的友誼。1939年,天津水災,劉寶瑞前往唐山演出,水災過后返回天津。為維持生存,劉寶瑞一直不間斷地在各地“跑碼頭”。
1944年,劉寶瑞在濟南創辦“共樂茶社”相聲大會,邀請張壽臣、于世德、張立森、王長友、高桂清、來少如等演出。 濟南相聲場子垮了之后,劉寶瑞從濟南回到北京,入“啟明茶社”演出,期間和郭榮起搭檔,互為捧逗,一連在電臺播演了四個月的相聲節目,在北京城造成較大影響。1949年,劉寶瑞與趙月華結婚并在南京成了家。沒過多久,為生活所迫,劉寶瑞只身前往香港,成為第一個把相聲帶到香港的藝人。1959年夏天,劉寶瑞去福建前線慰問解放軍,訪問了偵察英雄紀瑞瑄,及時創作、表演了歌頌英雄的單口相聲《神兵天降》,這是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后第一篇軍事題材的單口相聲。
1960年,中央廣播說唱團附設相聲學習班,招收了十幾名學員,由劉寶瑞負責輔導,后來這些學員大部分成為各專業文藝團體的骨干力量。為培養馬季掌握傳統段子,錄制《找堂會》、《扒馬褂》等段子時,劉寶瑞為馬季捧哏,并將許多傳統相聲傳授給馬季和唐杰忠。中央廣播說唱團還挖掘整理傳統相聲,動員演員們口述筆記,劉寶瑞記錄下來的單口相聲文字稿及錄音在全團數量上占第一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