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三立一直深受觀眾喜愛,在相聲界桃李滿門,對相聲發展影響頗深。馬氏相聲雅俗共賞。馬三立的徒弟有閻笑儒、張笑勤、張笑非、金笑天、班德貴、連笑昆、常寶華、高笑臨、諶笑宇、王笑予、方笑文、任笑海、尹笑聲、于寶林、常寶豐。徒弟當中成就斐然聞名全國和業內的至少有十位,而這十位徒弟還都有一個特點,那就是他們拜師馬三立基本上都是拜門兒,真正說是繼承馬氏相聲的幾乎沒有。
馬三立24歲時收徒25歲的閻笑儒,因比馬三立長一歲,成為相聲界一對特殊的師徒。閻笑儒的相聲風格和馬氏相聲差別不小,他和尹壽山搭檔很多年,相聲說的很火爆。閻笑儒先生因病于1985年辭世。
班德貴先生生于1920年,1950年拜師于馬三立的門下。他的捧哏藝術精湛,臺風穩重。為趙心敏、劉文亨量活,從聲音上聽起來班先生的聲音很像后來為劉文亨先生捧哏的王文玉先生,且不呆板。是一位很優秀的相聲名家,1997年班德貴先生辭世。
馬三立徒弟李文華
李文華先生生于1927年,1962年調入中國廣播說唱團。為侯寶林、劉寶瑞、馬季、郝愛民先后捧哏。表演風格被稱作是‘蔫包袱’。1978年開始和姜昆合作,后因患喉癌闊別舞臺。上世紀80年代與馬三立交情深厚,李欲拜師,馬欲收徒,但因種種原因直至馬三立辭世未能如愿。2008年11月11日由馬志明代父收徒,李文華拜師于馬三立門下,了卻心愿。2009年5月9日李文華先生因病辭世,享年82歲。
于寶林先生生于1921年,1953年拜師馬三立。上世紀90年的末期建立了茶館相聲,為傳播相聲事業做出了積極地貢獻。他的表演風格相同于馬氏相聲刻畫小人物與天津市民的特點,是相聲界四大寶林之一,于寶林先生2005年4月1日因病辭世,享年84歲。
連笑昆先生1934年拜師馬三立,連笑昆擅長柳活兒,拿手段子是《鍘美案》,他解放后全家去了蘭州,成為甘肅相聲的奠基人之一。他在蘭州收徒藝名中間都帶個“雅”字。2009年3月1日連笑昆先生因病辭世,享年83歲。
高笑臨先生生于1926年,早年拜師馬阿三立,后到安徽。他的表演火爆,真實。上世紀90年代回天津錄制了傳統相聲,留下了寶貴的資料。2009年10月19日高笑臨先生因病辭世,享年83歲。
常寶華
常寶華先生生于1930年,是常氏相聲創始人常連安四子,相聲表演藝術家常寶堃四弟,藝名四蘑菇。1951年常寶華拜師馬三立,此時21歲的他該學的基本都學了,所以他拜師也相當于拜門。
常寶豐先生生于1947年,常連安先生的幼子。1984年拜師馬三立,表演風格為灑脫、嗓音清脆,有常氏和馬氏的風格。
尹笑聲先生生于1938年,相聲表演藝術家尹壽山之子,幼年拜師馬三立。同于寶林、馮寶華經營著茶館相聲,是當今茶館相聲里最受歡迎的老藝術家
范振鈺先生生于1927年,1950年他拜于班德貴門下,成為馬三立的再傳弟子。表演風格冷面滑稽,與高英培搭檔時襯托著高的火爆,是津門相聲的代表性人物。2008年11月17日范振鈺先生因病辭世,享年81歲。
佟有為生于1946年、馬樹春生于1954年,二人為同門師兄弟,師承于于寶林門下。表演幽默滑稽,在《奧運夢》、《教練夢》等段子中展現了幽默的一面。尤其以天津快板《黛玉走四方》得到大家的好評,佟有為的口風于馬三立大師有相似之處,和馬樹春珠聯璧合,是兩位深受人們喜愛的藝術家。
2003年2月11日,深受廣大群眾愛戴的相聲泰斗馬三立老人因病醫治無效,于早晨6點45分告別了人世,告別了他的觀眾,享年90歲。他的作品很多有《說瞎話》《老頭醉酒》《追》《汽車喇叭聲》《查衛生》《相聲的魅力》《秘方》《吃餃子》《馬虎人》《八十一層樓》《寫對子》《開會迷》《相面》《情緒與健康》《西江月》《黃鶴樓》《夸住宅》《偏方》《大樂特樂》《逗你玩(兒)》《對對子》《三字經》《拉洋片》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