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壽臣(相聲第五代傳人下)

分類:名家堂    發布時間:2020年09月10日    點擊:2623次

張壽臣(相聲第五代傳人下) 相聲第五代傳人 張壽臣 名家堂  第1張

一九五八年,由天津人民出版社出版了《張壽臣單口相聲選》,共收集代表性單口相聲十五段。同年開始在天津戲校少年訓練隊任教。并不斷為全市專業相聲演員輔導,扶持群眾性的業余曲藝活動。并曾拍攝了單口相聲《賊說話》,收入電影記錄短片《曲藝集錦》中。一九六O年去北京參加第三屆全國文代會,與全體代表一起受到毛主席和中央領導同志接見,當選為中國曲協理事。1960年以后,張壽臣的工作進入了一個非常緊張、繁忙的階段。在黨的“推陳出新、古為今用”的文藝方針指導下,挖掘、整理傳統劇目、曲目無疑是一項很重要的工作。

在相聲界,這項工作責無旁貸地由名望最高、資歷最深、輩分最長、年齡最大的張壽臣承擔下來了。張壽臣沒有辜負黨和各級領導對他的期望和重托,以對黨和國家感恩報德的心情及對相聲藝術執著負責的態度,出色地完成了歷史賦予他的光榮使命。張壽臣的工作量不能算小,而他對于工作的態度卻是勤勤懇懇、任勞任怨的,只要領導有令,他二話不說,即刻領命,從不計較個人得失。那時,交通不似如今這樣方便,他腿腳又不好,出行必須雇用人力車,而車費是要自己掏腰包的。他在家接待采訪者比之外出的任務也不輕松,往往是他還沒有起床,來訪者已經到了,這一撥兒剛走,那一撥兒接踵而至,有時要連續工作到夜間一兩點鐘才得休息。在退休后仍堅持傳藝和提供史料等活動。而后并再次當選為第四屆天津政協委員。

張壽臣在他60多年的藝術生涯中,博采眾長,匠心獨運,大膽創新,取得了卓越成就。他是我國相聲藝術界重要的代表人物。

主要作品:從一九二五年開始,張壽臣專事逗哏,與陶湘如搭伴,立足于天津,藝術生涯走向興旺時期。在此期間,改編了大量的傳統節目,對《文章會》、《倭瓜鏢》、《大相面》、《八扇屏》、《對對子》、《全德報》、 《老老年》、《訓徒》等都做了大幅度的增刪工作。另外,創作了諷刺賣國賊的《揣骨相》,揭露官府黑暗的《哏政部》及《洋錢傷寒》、《五百出戲名》、《三節會》、《百家姓》、《窩頭論》、《地理圖》等新節目,取得了較高成就,形成了穩而不瘟、諧而不俗的藝術風格。

1970年,72歲的張壽臣病故于天津。他的徒弟有常寶堃、趙立梧、劉寶瑞、劉化民、康立本、葉立中、馮立樟、朱相臣、馮立全、袁佩樓、沈君、張少清、穆祥林、于世德、胡振江、戴少甫、侯少塵、邢炳濤、田立禾、佟大方、張嘉利、常寶慶。



主站蜘蛛池模板: 临泽县| 西丰县| 宾川县| 定襄县| 区。| 嘉定区| 大新县| 昌图县| 建德市| 花莲县| 双鸭山市| 沂水县| 丰原市| 长岭县| 建德市| 建阳市| 濮阳市| 台山市| 名山县| 九寨沟县| 涪陵区| 荔浦县| 英德市| 万年县| 金坛市| 恭城| 江达县| 岳阳市| 靖宇县| 永年县| 泸州市| 安图县| 林芝县| 定州市| 仪陇县| 渭南市| 永泰县| 巨野县| 商城县| 湖南省| 黄平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