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德山(1878—1955),又名瑞山,藝名“周蛤蟆”,北京人,著名相聲大師,“相聲八德”之一。他父親也是相聲藝人,綽號“面茶周”。周德山師承相聲前輩范長利,人稱“老范爺”。周德山的師爺就是相聲界大名鼎鼎的朱紹文。周德山對相聲界最大的貢獻,就是培養了馬三立等一批著名相聲大師,他還把相聲帶進了劇場,這是相聲史上的一個里程碑。
因為周德山和馬德祿兩位大師和這一派的門長裕德隆名字中都帶有“德”字,后來的小師弟們紛紛改名,這一代便被稱為“德”字輩。其中“德”字輩里的一位焦德海,曾經有過十一位徒弟,而那位叫做朱闊泉的弟子,為人們培養了一位相聲大師,便是侯寶林老先生。
在周德山之前,相聲是撂地攤兒賣藝的營生,是周德山把相聲帶進了劇場,這是相聲史上的一個里程碑。然而這時相聲總是作為整場演出的二軸出現,侯寶林之后,相聲開始成為文藝演出的壓大軸之作,侯本人也成為殿堂級人物。
周德山十三四歲時,曾隨父在天津南市三不管撂地,后來才拜相聲前輩范長利(老范爺)為師。他長期往來于京津兩地表演相聲,后來為萬人迷(李德钖)捧哏,1918年7月曾與萬人迷和馬德祿在天津陶園游藝場演出,尤其是三個人的《圓謊》、《扒馬褂》最為拿手。
1919年到1923年,周德山在天津與萬人迷互為捧逗四年。萬人迷后來離開天津,周德山還在天津演出,經常為馬德祿量活。除了上地之外,也經常上大園子演出,如1928年在燕樂升平,1929年在陶園游藝場等,1935年曾與陶湘如合作。后來還在東方電臺播音,由票友徐羨忱為其捧哏。
1941年曾到南京演出,頗受歡迎。后來回津后先后為張壽臣、馬三立捧哏,并一度改說單口。四十年代中期以后,多在天津地上演出,比如南市聯興茶社,也不時回北京,他還曾為女演員來小如(金小山的兒媳)量過活。在舊社會,不能演出就沒了生活來源,周德山無兒無女,馬三立便贍養師父。周德山過意不去,便找到當時“撂地”的魏文亮,說:“寶貝兒,我給你捧哏吧?”當時才十來歲的魏文亮樂壞了,周德山比他大四輩兒,他得喊“老祖兒”。
當時“撂地”,是兩個人面對面坐著說。魏文亮先說了一段《六口人》,是逗哏的找捧哏的便宜,兩人一塊兒算家中幾口人,捧哏的說:“你少算了一口,沒算我爸爸!”逗哏的找便宜:“我算你爸爸了!”觀眾樂得前仰后合,一個十來歲的孩子當一個老頭兒的爸爸,而且老頭兒反復吃虧,效果太好了。一段一打錢,掙得還挺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