鞏漢林1957年10月20日生于沈陽,畢業(yè)于沈陽師范學院(沈陽師范大學),1979年調入沈陽曲藝團,師從著名相聲表演藝術家唐杰忠先生。1986年開始從事喜劇小品創(chuàng)作及表演至今,曾經(jīng)多年與著名表演藝術家趙麗蓉在春節(jié)聯(lián)歡晚會上合作,他的表演常常以嘲諷的手法揭開生活中荒誕的一面,深受大眾喜愛。
鞏漢林曾經(jīng)是央視春晚的常客,但在2010年表演《美麗的尷尬》后,至今沒有出現(xiàn)在央視春晚舞臺上。有人猜測他準備退隱,有人猜測他的創(chuàng)作力已不如從前等等,用他自己的話來說,原因很簡單“我們這個年紀不經(jīng)折騰了,參加央視春晚是精力、體力的大消耗,一般來講最起碼要花費三個月左右的時間。”鞏漢林說:“我很敬佩蔡明、馮鞏他們,堅持上春晚很難得。至于我自己,只要能讓作品完整地呈現(xiàn)出來,采取另外的方式也可以,不一定非要登上哪個舞臺。即使你站在奧運會的起跑線上,也不見得你的成績就是世界冠軍,這點要清楚。有的世界紀錄并不是在奧運會上創(chuàng)造的,在其他地方也可以展示才華。我們這樣的老臉,不需要混臉熟,需要的是好作品。”
鞏漢林認為經(jīng)典作品要接地氣,需要獨特性。就像趙麗蓉老師當年幾乎每個劇本她都要念給鄰居們聽,她要感覺這是不是真的,這才叫“接地氣”——她說創(chuàng)作要腳踩在地上,而非懸在空中。“趙媽的視角始終是平視的,她從來不俯視觀眾,沒有把自己當成高高在上的藝術家,所以,大家都覺得趙媽的演出真實、可愛,這是最難得的”鞏漢林說。
現(xiàn)在各大衛(wèi)視的喜劇節(jié)目層出不窮,但難出經(jīng)典,小品演員也很難出頭。觀眾寧愿上網(wǎng)看搞笑視頻。小品喜劇在各類表演藝術中地位下降,面臨危機。對此,作為行業(yè)前輩的鞏漢林有自己的看法,“是現(xiàn)在的創(chuàng)作不夠用心,如果用心就能找到契合點。怎么把百家味變成一餐席,我們需要考慮的是這個。我個人認為客觀原因是存在,但影響不大。深入生活不夠,對社會熱點捕捉得不夠,這才是根本原因。不管外部環(huán)境如何,首先你主觀上是否努力了?我不喜歡把責任推給別人。”鞏漢林覺得平臺太多反而不好。過度消費喜劇,這樣那樣的欄目,幾乎每一季度都有,演來演去,東家演完上西家,過度消費喜劇是對喜劇本身的破壞,而不是發(fā)展。基礎動搖,人才積累也會受到影響。
如今年近六旬的鞏漢林依然精心于他最愛的喜劇小品創(chuàng)作,同時也更多的接觸影視作品。兒子鞏天闊已成家立業(yè)。他和金珠這對小品界的“神雕俠侶”仍時常以夫妻檔出演小品,按他的說法就是“認真地玩票”。妻子退休后跟大姐大媽們跳廣場舞,自己學音樂、舞蹈然后免費教大家,大人、孩子都高興得不得了,跑來感謝她。對此鞏漢林很支持妻子,“我特別理解她,也很支持她,做的是有意義的事嘛!”。
鞏漢林,一位家喻戶曉的喜劇表演藝術家,他是一個認真作藝的大男人,用小品構筑著自己和觀眾的喜劇世界。也是一個熱愛生活的好男人,用愛心營建著屬于自己與家人的美好家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