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北京青年報報道,北京青年報記者從北京單田芳文化傳播有限公司經理肖建陸處獲悉,著名評書藝術家單田芳2018年9月11日下午3點30分因病在中日友好醫院去逝,享年84歲。
1934年12月17日單田芳生于營口市,出身曲藝世家。外祖父王福義是闖關東進沈陽最早的竹板書老藝人;母親王香桂是三四十年代著名的西河大鼓演員,人稱“白丫頭”;父親單永魁是弦師;大伯單永生和三叔單永槐分別是西河大鼓和評書演員。
單田芳隨父母奔波于哈爾濱、長春、沈陽、齊齊哈爾等城市演出。后到奉天,單田芳六歲念私塾,七八歲即學會了一些傳統書目。上學后,他邊讀書邊幫助父母抄寫段子、書詞,十三四歲時就已經能記住幾部長篇大書。
1939年,王香桂和單永魁來到齊齊哈爾,單田芳剛滿五周歲,需要人照顧。王香桂的兩個學徒月梅、小梅自然充當了免費保姆。這個五歲的“大全子”(單田芳的乳名)居然是超級“淘氣包”。
1953年單田芳高中畢業后,考入東北大學,但因病退學,拜李慶海為師,正式說書。其間在遼寧大學歷史系(函授)學習。
1954年10月1日,單田芳和王全桂在營口正式結婚。那年,新郎剛剛十九歲。婚后,單田芳仍舊在營口的家中賦閑。生活靠妻子演出的收入維持,于是單田芳決定正式下海。1955年底,單田芳跟隨王全桂的演出團體遷遼寧鞍山。
幾十年來,妻子卻總是在他最需要她的時候出現,與他患難與共。尤其是在他下放的那些年,妻子每天都騎著自行車穿梭在城市與農村之間,給他最大的幫助和安慰。1992年,正當單田芳的事業如日中天時,妻子卻因病離開了人世,這成了單田芳此生最大的遺憾。單田芳幾十年如一日,早晨5點就起床,他說這時他的精神最好。先沏杯花茶,開始靜思一天要做的事,然后讀書、吃早點,接著就是準備些評書段子,下午則幾乎安排的都是外面活動。緊張忙碌的生活,讓他無暇思考該怎樣養生、保健,“順其自然不強求”也就成了他的習慣用語。
從藝50多年來,單田芳已表演錄制完成了111部共1.5萬余集廣播、電視評書作品,開評書走向市場之先河。其作品涉及題材廣泛,既有傳統題材,亦有現代題材。單田芳的評書具有很高的美學價值,繼承和發展了傳統評書文化。“凡有井水處,皆聽單田芳”,“單田芳評書”已經成為中國傳統文化的一個符號。不僅在國內,而且在海外華人中也有一定影響,為他贏得“單國嘴”的美譽。
2007年1月26日,單田芳宣布收山,《老店風云》是他的收山之作。2011年,出版了自傳《言歸正傳:單田芳說單田芳》。 代表作品有《三俠五義》、《白眉大俠》、《三俠劍》、《童林傳》、《隋唐演義》、《亂世梟雄》 、《水滸外傳》 等評書。
2012年,在第七屆中國曲藝牡丹獎頒獎典禮上獲得終身成就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