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9年22歲的趙本山在當地已經小有名氣,每天背著二胡到四里八鄉去演出,經人介紹,與同村(蓮花鄉)的葛淑珍相識。19歲的葛淑珍長相一般但身體結實,沉默寡言又勤快是一個持家的好手,沒多久倆人便結了婚。1979年底,葛淑珍生下了聰明健康的女兒趙玉芳。1982年,她又生下了兒子趙鐵蛋,但鐵蛋是個聾啞兒。
1987年趙本山經姜昆推送終于在央視春晚一展拳腳,在一夜之間紅遍了全國。火起來的趙本山越來越忙便很少回家。夫妻倆人差距越來越大,幾乎沒有了共同語言。這種狀態離婚是遲早的事。1991年5月份倆人的婚姻難以維持下去,和平的辦理了離婚手續,協商后,葛淑珍來撫養孩子,趙本山一次性付給她與孩子的生活費及撫養費等共計25萬元;并把唯一一輛夏利車和房子都留給了前妻,凈身出戶。
趙本山采訪時說:“如果我20歲之前不是在農村,我是絕不會離婚的。當時村里有五六個光棍,我在鄉里宣傳隊,算是名人,才有人給介紹對象,就結婚了。 這是個在當地很令人羨慕的好媳婦,雖然大字不識,但黝黑、壯實、沉默而勤快。我火了以后,離家也越來越遠。離婚前我們已經分居兩年了,我還是不敢說,怕她 萬一喝點藥什么的。我第一次向她提出離婚,她就哭了,可把我嚇壞了。她的哥哥們都對我說:‘我們都可以幫你勸勸她,但你一定要把她安排好。’后來她說,那~你給我10萬元吧。那時候我已經掙了不少了,就都給了她。我算是陳世美他二哥,在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方面,我平生就這么一個‘污點’。”
離婚后葛淑珍雖然手頭上有二十幾萬,但她明白一個道理不能坐吃山空,要找個工作把兒女養大。葛淑珍長相一般又沒怎么上過學,找工作也是比較困難的,經歷多次碰壁后終于在一家剛開張的火鍋店做起了洗碗工,第一個月干下來,終于拿到了150元的工資,但自己并不舍得花一分錢,掙來的錢都給兒子買藥了。離婚后第二年,女兒趙玉芳對葛淑珍說“媽媽,爸爸又成家了,你也該考慮個人問題了。”周圍的親戚朋友也都這樣勸她。可是,葛淑珍為了把兒女撫養成人,堅持不考慮改嫁的事情。
1994年多病纏身的兒子趙鐵蛋沒能挺過那個冬天,喪子之痛的葛淑珍每天傷心過度,一下子病倒了。調養了一段時間后,日子還要繼續過,不顧女兒的反對,再一次踏上了打工的征程,這次終于找到了輕松點的工作,在一家商店做了一名營業員,不走運的是干了沒幾個月,老板把商店轉讓出去,她也跟著下崗了。葛淑珍再也沒有找到合適的工作,只好到批發市場批些襪子、帽子之類的商品開始在大街上擺地攤。由于第一次做生意再加上內向的她,不會吆喝攬客,結果一天下來也賺不了幾塊錢,慢慢的生意終于有了點起色,沒想到造化弄人,卻遭到市容管理執法人員的驅逐。葛淑珍最后找到一家水餃店當了一名勤雜工,每天工作10個小時以上,每月只有200多元的收入,但葛淑珍把所掙的血汗錢全部花在了女兒身上。
1999年9月,女兒趙玉芳被大連外國語學院英語系錄取,從此,葛淑珍在大連邊打工邊照顧女兒做起了“陪讀媽媽”。直到2003年女兒畢業并在大連市公安局找了一份辦公室文員的工作,葛淑珍終于沒有了后顧之憂,于是開始決定自己當老板。2004,遼寧大學本山藝術學院成立,趙本山把女兒調到了自己身邊工作,曾也一度勸說葛淑珍回沈陽,給她安排更舒心的工作,但都被她婉言的謝絕了。
她們在大連所住的小區附近有家名叫“味真香”的飯店因經營不善,要對外轉讓。葛淑珍當即以2萬元的價格,盤下了這家虧損店面。葛淑珍了解到原來的飯店之所以開不下去,是因為老板過于吝嗇,所做的菜份量明顯不足。客人上過一次當后,就再也不來了。于是,她“對癥下藥”,要求廚師加大份量,多放些油鹽。這樣一來,做出來的菜就很有味道。果然,“味真香”飯店里的客人漸漸多了起來,皇天不負苦心人,在外自己打拼多年終于見到了曙光。有記者了解到,葛淑珍仍然一個人在大連做著自己的餐飲業,她每月都有比較可觀的收入進賬,身價早已上百萬。即使在最困難的時候也從未主動向趙本山伸出過求援的手。用她自己的話說就是:趙本山是趙本山,我是我,我不能砸他的招牌,同樣也不能砸我葛淑珍的招牌。